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举措。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作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联体又联心?如何破解医联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十四五期间的医联体建设规划,下一步加快推进的重要方向是什么?2022年3月8日18:30-20:00,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2022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节目,特设医院管理专场,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雷冬竹为您带来权威解读。
1、医联体帮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小的疾病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实现患者满意、职工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和政府满意(“五满意”)的预期目标。总之,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小的疾病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实现患者满意、职工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和政府满意(“五满意”)的预期目标。
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能让群众就近就医。建设和发展医联体的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最终构建起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
2、发挥医联体优势担起什么重任?发挥医联体优势担起什么重任?医联体可以发挥其优势,担起以下重任:1、构建统一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患者信息共享,促进科学的患者管理,提高患者就医效率;2、搭建跨区域的诊疗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的诊疗服务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患者就医质量;3、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跨区域的质量监控,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就医安全;
3、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区别是什么?医共体要强调“共”的是健康,共的是居民常见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康复等;医联体要强调“联”的是疾病,基层解决不了的病要联大医院、大专家。医联体:你我本无缘分,为了政绩、品牌、技术,大家站在一起做做样子。随缘互相转介绍病人,随缘或根据合作协议安排一定的技术指导。医共体:我们因为人、财、物、考核指标等经济关系走在了一起,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与经济责任。
医联体主要有4种组织模式:一是医联体,是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 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促使医联体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医联体内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形成松散型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