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家长们需要注意了,手足口病传染系数是新冠病毒的3倍,其中婴幼儿最常见,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斑疹、斑丘疹或疱疹,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胃肠道、呼吸道、口鼻分泌物、皮肤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的食物。同时加强锻炼。儿童玩具以及物品要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效果,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预防之前,自己也要做好预防措施。欢迎关注@薇薇妈了解更多内容
1、手足口病应该注意什么手足口病注意事项多与个人生活习惯、饮食卫生有关,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避免病从口入。2.少去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多处干净通风的环境,避免通过呼吸道传播疾病。3.儿童的用品要及时进行消毒,避免喝生水及进食生冷食物,避免病毒从消化道进入等。4.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增强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或者直接接触传播,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一: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时可造成流行。在本病的高发季节,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本病的传染途径是:患儿咽喉液唾液中的病毒常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有的患儿粪便中的病毒也可经手或被污染的物品、饮水等经口传染。在小儿集体机构中如幼儿园、学校等,一旦有患儿发病,常造成不同规模的流行,此时家长应注意隔离,避免接触患儿以免被传染。
2、手足口病要注意什么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