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吃料慢、不长个等状况,养虾老铁们的第一个反应肯定就是饲料问题。结果换遍饲料,虾依然没有太大改善,多数都是因为对虾肠道出了问题引起的,一、对虾肠道出问题的危害1、对虾肠道损坏会影响对虾自身吸收能力,摄食量下降,增加疾病发病率的同时还会影响其正常生长的速度,2、对虾肠道损坏,易使对虾极患上肠炎、白便、偷死、空肠空胃等疾病。

1、细菌性肠炎由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引起,春夏季爆发,高温期最为明显。患病对虾消化道呈红色,中肠道变红且肿胀,后肠混浊,界线不清。2、对虾摄食蓝藻,出现藻毒素中毒,引发肠炎。晚期病虾细菌继发感染,症状同细菌性肠炎一样,只有在显微镜下方能区别。3、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过一定数值,导致对虾肠道发炎、应激等。三、防治1、生物改底可用复合芽孢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改底产品,如渔是菌底宝分解塘底有机物,以降解氨氮、亚硝酸盐。

白便的实质是细菌、藻毒、水质、霉菌、药物等综合作用导致肝胰脏病变所致。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脏排出的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并非对虾粪便,也不是肠粘膜等肠道组织,所以不能算作是肠炎病。治疗对虾白便,要从提高对虾体质、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保护对虾肝胰腺等方面着手,开展综合和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才能达到杜绝“白便”治疗“白便”的目的。

如果发现对虾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则应该找出主次矛盾,顺次进行治疗,也可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如养殖池中的对虾既患有纤毛虫病,同时又患有肠炎,则要具体分析,如果患肠炎的虾占多数,且纤毛虫病不甚严重,这时就应该首先治疗肠炎,也可以通过内服外用同时进行治疗。防治对虾肠炎。病原为弧菌属或气单胞菌属成员。本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对这些池塘虾子进行肠道镜检,发现大多数出现肠炎慢料虾子,肠道色素显著扩散、模糊,甚至发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对虾肠炎?又有何解决思路呢?肠炎原因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细菌感染。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
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养殖户验证,饲料中添加辣椒提取物,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2、藻毒素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